|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教育动态> 国内教育
国内教育
  • ·

    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专题研修活动举行

    2024-05-22

    为适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确保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三名”计划)高起点实施,高质量推动,近日,教育部在广东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举行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年)专题研修活动。2023年7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每年遴选一批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和高等职业院校(含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在职在岗骨干教师或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能大师,进行为期三年的集中培养,旨在打造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名师(名匠),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勇于开拓创新、精通现代职业学校治理的教育家型名校长。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综合评议,教育部确定了首批“三名”计划高等职业院校名师(名匠)培养对象210人、中等职业学校名校长培养对象50人,培养基地23个。此次研修活动重点对“三名”计划实施进行了部署安排,针对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专题解读,围绕培养方案设计、工作室建设等内容进行经验介绍和案例分享,组织培养基地和培养对象分组研讨,深入对接培养需求。通过研修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培养对象和培养基地对“三名”计划实施重要意义的领会把握,明确了培养任务和计划实施的分工协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分层分类、阶梯式的教师成长发展体系建设。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广东省教育厅负责同志以及首批“三名”计划培养对象和培养基地负责同志等300余人参加此次研修活动。
  • ·

    教育部提醒严防学生溺水

    2024-05-22

    “汛期将至,溺水事件高发。教育部提醒广大师生家长:教育学生牢记防溺水‘六不’要求,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下水救助落水者。珍爱生命,严防溺水!”近日,教育部、工信部协调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向广大手机用户发送了这条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公益短信。汛期来临,为督促各地切实做好预防学生溺水工作,保障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部商请工信部集中发送了上述防溺水公益短信,宣传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提醒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增强安全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预防学生溺水工作良好氛围。不少学生家长收到公益短信后表示,孩子安全大意不得,将会履行好监护职责,提醒孩子远离危险水域,严防溺水事件发生。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公安部、水利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等有关部门,指导各地进一步抓好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有效防范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发生。
  • ·

    教育部召开高校足球学院和足球运动专业建设座谈会

    2024-05-22

    近日,教育部在辽宁大连召开高校足球学院和足球运动专业建设座谈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校园足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抓细抓实、久久为功,推进高校足球学院和足球运动专业建设,促进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实现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辽宁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靳国卫出席会议。会议指出,校园足球是基础工程、育人工程、强国工程、筑梦工程。要从核心要义、战略意义、价值导向、规律特点、工作方法等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会议强调,要把握好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性与多样性、主导性与主体性、本土性与国际性、当下与长远等关系,加强高校足球学院和足球运动专业建设。要突出立德树人,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抓住工作重点、培育足球文化、加强宣传引导、守牢安全底线,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细抓实校园足球工作。北京体育大学、大连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江汉大学、喀什大学作会议交流发言。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启动仪式。大连、郑州、济南、成都、毕节、武威、赣州、延边等8个地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和体卫艺处室同志,8个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政府负责同志,高校体育教指委与足球领域专家,开设足球学院和足球运动专业高校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 ·

    教育部发布高校毕业生求职提示

    2024-05-22

    当前,距毕业生离校不足2个月时间,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招聘的幌子挖“坑”设陷,诈骗钱财、盗用信息、诱导犯罪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毕业生就业权益。为保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增强三个意识,严防四类陷阱。筑牢防线,增强三个意识一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参加学校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就业指导和安全教育活动,增强识别就业“陷阱”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意识与能力,不走所谓的“求职捷径”,警惕潜在的“高薪骗局”。二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就业网站等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和高校的校园招聘等正规途径获取就业信息,多渠道甄别,不盲目轻信;不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谨慎对待索要敏感信息、扣留证明原件等行为。三要增强依法维权意识。主动了解学习求职就业有关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如在求职中本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要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及时向学校及有关部门求助,或向公安机关报案。提高警惕,严防四类陷阱一要严防非法职业中介陷阱。一些没有相关资质或冒用、伪造相关资质的“黑中介”,常打着介绍工作的幌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轻松拿高薪”“升职加薪快”等为诱饵,使用各种手段骗取钱财。防范提示:高校毕业生通过中介服务机构求职,要选择诚信可靠、经营规范的服务机构,不要轻信口头承诺,一定要在确认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签订正式服务协议。一旦遇到“黑中介”,应及时投诉举报,拒绝支付相关费用。二要严防招聘收费陷阱。不法分子常以招聘为名变相收取各类费用,牟取非法利益。有的以押金、保证金、办证费、服装费、资料费等名目收费,再以各种苛刻要求迫使求职者自动放弃求职或离岗,已交费用以各种理由不予退还。有的宣称具有知名公司内部推荐权,打着收费推荐优质岗位的幌子骗取钱财。有的与不良网贷平台勾结,利用毕业生初入职场、求职心切的特点,设置培训贷、购车贷、美容贷等新型招聘陷阱。有的以招聘为名变相招生,要求付费参加入职或考证培训,一旦收取费用便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承诺,甚至直接“卷款跑路”。防范提示:《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若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以各种理由要求租用、购买各类工作设备或交钱、贷款才能够安排岗位的,应果断拒绝,以免上当受骗。对经付费培训可录用、包就业等要求,一定要警惕“挂羊头卖狗肉”陷阱,谨防既被坑骗钱财,又浪费时间精力。如交费一定要求出具正规发票并加盖单位公章,为可能发生的纠纷维权保留证据。三要严防招聘诈骗陷阱。不法分子常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诱导求职者从事、参与违法行为。有的在各类网络平台上发布事先编造的招工信息,以“高薪急聘”“学历不限”等字眼诱导求职者逐步暴露个人信息、下载刷单APP,骗取求职者钱财。有的以“勤工俭学”“招聘兼职”“高额回报”等为诱饵,吸引求职者落入传销组织圈套。有的以招聘“行政秘书”“生活助理”为名,或打着招聘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的幌子,要求女性求职者从事异性服务。有的以招聘名义,盗用求职者的银行卡、手机卡或支付账户等个人信息,用于诈骗、洗钱等违法活动。防范提示:高校毕业生要擦亮识别骗局的“慧眼”,掌握防范陷阱的“招数”,遇到“活少钱多”“轻松钱来”“躺平赚钱”等“听上去很美”的招聘信息和“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一定要提高警惕,多查多问多防备,谨防“踩雷”“掉坑”。四要严防“猫腻”合同陷阱。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个别用人单位为降低用人成本、规避用工责任而侵犯毕业生合法权益。有的仅签订《就业协议书》,或以谈话、电话等口头形式约定工作相关事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合同内容简单,缺少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劳动条件、合同期限等具体内容。有的以少缴税款为由,同时准备两份不同薪资的“阴阳合同”。有的包含“霸王条款”,要求几年内不得结婚、无条件服从加班、试用期离职不结算工资等。毕业生到岗工作后,特别是当出现一些争议时,就可能被用人单位以没有书面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合同相关条款为由,拖欠或拒发薪酬。防范提示:《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高校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应与用人单位认真协商、慎重对待,不可草率签订。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核实清楚是否具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条款(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条件等),特别要高度警惕其中于法无据、明显不合理的条款,防止掉入陷阱,难以维权。若因故未能签订合同、订立协议,一旦遇到纠纷应及时寻求有关部门帮助,通过正规渠道予以妥善解决。
  • ·

    教育部部署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

    2024-05-21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抢抓就业工作冲刺关键期,教育部部署各地各高校于5月至8月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百日冲刺”行动以“千方百计拓岗位  提速增效促就业”为主题,通过开展“就业促进周”等六大行动,精准拓展就业岗位,持续优化指导服务,引导帮助有就业意愿但尚未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积极求职,全力促进2024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一是开展“就业促进周”聚力行动。各地各高校集中组织大规模校园招聘、政策宣传、访企拓岗、供需对接、重点帮扶、征兵动员、成果宣介等主题活动,加快推动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程。二是开展“访企拓岗”提质行动。持续深入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有针对性地拓展市场性就业岗位。高校领导班子立足毕业生求职需求,组织形式多样的校企供需对接活动,想方设法为毕业生开拓就业新空间。二级院系领导班子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足质足量开拓专业相关性强、人岗匹配度高的就业岗位。各地结合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和企业用人需求,按区域、按行业组团访企拓岗。加强新开拓岗位的归集整理和精准推送,按生、按岗建立信息库,持续跟踪调查招聘达成度,提升岗位利用率。三是开展校园招聘增效行动。依托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集中开展“24365校园招聘服务”系列专场招聘,持续加强就业岗位的互联共享和精准推送,举办“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招聘活动。各地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各高校持续开展“万企进校园”活动,加大对中小企业进校招聘的开放力度,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直播带岗、网上宣讲、远程面试及就业信息个性化订阅等服务,提升校园招聘实效。四是开展公共部门招录加速行动。各地加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和国有企业岗位招录(聘)进程,各高校抓紧推进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等升学考试。组织实施第五季“国聘行动”,加大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力度。集中宣传“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积极开拓基层就业岗位,健全支持激励体系。加大征兵宣传和军队文职人员政策宣介,健全支持激励体系,配合做好兵员征集工作。五是开展就业指导服务优化行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播出系列“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各地各高校组织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形势政策讲座、党团组织活动、带生访企等形式,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畅通毕业生沟通反馈渠道,密切关注毕业生就业进展和求职诉求。加强就业安全教育,帮助毕业生防范“黑中介”“招聘付费”等就业陷阱,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招聘欺诈、恶意解约、“培训贷”等违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毕业生权益。    六是开展重点群体帮扶护航行动。各地各高校持续完善就业帮扶工作机制,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就业困难毕业生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建立帮扶工作台账,做好精准有效帮扶,动态跟踪求职进展。特别关注有就业意愿但尚未落实就业去向的重点群体毕业生,“一对一”精准推送3个以上岗位。认真组织实施宏志助航计划,优先保证2024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应培尽培”,切实提高参训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 ·

    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上新

    2024-05-20

    近日,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网站和移动端App同步上线一批多类型多模态的语言文化数字资源,升级优化功能服务。平台现有资源超3000条。上新资源分别列入数字博物馆7个主体版块。语言国情版块上线“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规章文件数据库”,集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400余部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文件。经典传承版块上线“中华经典资源库”第七期,作为收官之作,聚焦红色革命经典作品,通过诵读、讲解、书写形式深入阐发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国家通用手语”资源,由中国残联制作,包括国歌、共青团团歌、少先队队歌等视频;“汉语方言学大词典”数据库,数字化呈现我国历史上首部全面反映汉语方言和方言学面貌的百科型辞书。语博书屋版块新增《中华经典诗词分级诵读本(1—9级)》《中国名诗三百首》等语言文化类数字图书。语言智能版块上线“汉字时光机”,用户可拍照识别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八种字体,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和古今演变。主题展览版块上线“传承与创造——2023海峡两岸与港澳大学生汉字创意设计展”和“字道——汉字设计的现代之路艺术展”数字展览。此外,数字博物馆还上线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语言文化科普文章等语言文化类新资源,新增了无障碍辅助及资源栏目列表展示等服务功能,满足用户个性、多元学习需求。
  • ·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4-05-17

    2023年,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891.78万人——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突破。教育部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一组组数据背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义务教育扩优提质进一步推进“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盼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马嘉宾表示。义务教育扩优提质进一步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国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学校1736所,新增优质学位199.9万个。全国共有1.6万个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和1.5万个城乡学校共同体。教育公平进一步保障。教育部通过新建、改扩建新增公办学位489.2万个,有力保障了1878万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含政府购买学位)的比例超过95%。高等教育结构持续优化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郭鹏表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60%是服务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在规模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内部人才培养层次和结构更为重要。202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74所,比上年增加61所。2023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763.19万人,比上年增加108.11万人,增长2.32%。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30.17万人,比上年增长4.76%。在学研究生388.29万人,比上年增长6.28%。其中,在学博士生61.25万人,比上年增长10.14%。郭鹏介绍,近年来,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规模和占比不断提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水平人才支撑。要稳步扩大研究生人才培养规模,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结构,引导高校优化学科结构,加快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东锋介绍,近几年,教育部依托77所大学的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强化有组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持46所高校举办112期国际暑期学校,1341名国内外学者开设1141门课程、3.1万名国内外学生交流研讨,在计算机科学、数学、基础医学、经济学等9个领域实施“101计划”,建设核心课程、教材、师资团队和实践项目。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推进2023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345所,比上年增加31所。共招收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学生15.5万人,比上年增加8720人。共有特殊教育在校生91.2万人,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在校生34.12万人,占比37.42%;在其他学校就读在校生57.08万人,占比62.58%。2023年民办教育发展进一步规范,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6.72万所,占全国学校总数的比例为33.54%;在校生4939.53万人,占全国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16.96%。“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教育,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李英利介绍,2023年,高职专科学校在学校数量、招生规模等方面较上年都有所增长。    目前,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设置1394个专业,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为服务数字人才培养,2023年全国6000多所职业学校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会计、酒店管理等363个传统专业系统化升级,增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314个数字经济领域新专业……一系列举措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 ·

    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学前教育改革进展成效

    2024-05-17

    5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学前教育改革的进展成效。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学前教育实现基本普及。截至2023年,全国幼儿园数量达到27.4万所,比2013年增加7.6万所,增长了38.2%。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持续快速提高。2023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1.1%,比2013年提高了23.6个百分点。区域差距不断缩小。从2013年到2023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增长幅度超过20个百分点的17个省份都在中西部,四川凉山州雷波县入园率达到90%以上,青海果洛州达日县、玛多县入园率均达到80%以上,“三区三州”等脱贫攻坚地区、民族地区幼儿均和其他地区孩子一样享有平等的入园机会。覆盖城乡,普惠水平提高。2023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达到23.6万所,占幼儿园总数的86.2%。其中公办园12.5万所,比2013年增长了91.9%,充分发挥了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抑收费的重要作用。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0.8%,比2016年提高23.5个百分点,绝大多数幼儿都能在收费合理的普惠性幼儿园就读。加大保障,财政投入持续加大。2011—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累计投入2210亿元,带动各地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投入保障机制。2022年全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达到2982.2亿元,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达到6.2%,是2013年的1.8倍。成本分担机制基本建立。会同财政部出台了国家层面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各地普遍出台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并结合财政补助和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动态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确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最高收费限价,通过政府分担办园成本,切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资助制度不断完善。中央财政设立资助奖补资金,引导各地从无到有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2013—2022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825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6551万人次。科学保教,教师队伍配备水平不断提高。幼儿园生师比从2013年的23.4∶1降低到2023年的13.3∶1,专科以上园长和专任教师占比达到93.1%,比2013年提高23.7个百分点。连续10年实施“幼师国培计划”,开展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全员培训。此外,教育部全面实施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和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压实县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责任和幼儿园规范办学责任,截至2023年,153个县顺利通过国家层面督导评估验收,全国所有幼儿园完成一轮评估。据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显示,学前教育法列入6月份继续审议的法律案。目前,学前教育法(草案)已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通过。草案聚焦破除阻碍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凝练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从明确学前教育定位、健全规划举办机制、规范学前教育实施、完善投入机制、健全监管体制等6个方面作出全面规定,保障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
  • ·

    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会议召开

    2024-05-17

    5月16日,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展演筹备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审议全国现场展演开、闭幕式等相关方案。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组委会副主任王嘉毅,湖北省政府副省长盛阅春出席会议。会议指出,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是教育系统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艺术实践活动,承载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充分认识办好本届展演的重大意义,把展演活动办成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平台、展示立德树人成果的靓丽舞台、推进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重要高台。会议要求,要精心谋划开、闭幕式,紧扣展演主题,突出时代特色,做到简约、精彩。要加强统筹协调,科学有序制定展演日程,合理安排社会实践活动。要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把安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要持续强化宣传引导,生动展现大学生青春向上、充满活力的良好精神风貌。会议强调,执委会和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聚焦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强大合力,打好筹办攻坚战,以严细精实的作风保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组委会全体成员和来自教育部、湖北省、襄阳市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 ·

    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名单公布

    2024-05-16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其中,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等9个省(直辖市)的56个县(市、区)被评定为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此前,教育部印发通知,经组织开展质量监测、社会认可度调查、指标审核和实地核查等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程序,决定认定56个县(市、区)为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通知提出,希望各地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已通过认定的县(市、区)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巩固成果,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 ·

    新一期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启动

    2024-05-15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建设高质量教师校长队伍,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新一期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4-2027),在2022年“双名计划”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名师名校长培养,培养造就更多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教师校长,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双名计划”培养对象为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和党组织书记、校园长,以及教师发展机构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并指导一线实践的教研员。今年计划依托培养基地,对入选的300名左右优秀中小学教师校长进行为期三年的集中培养。同时新增一批高水平综合大学作为“双名计划”名师名校长培养基地,承担培养任务,累计培养基地已达32家。新一期“双名计划”将积极推进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探索名师名校长培养和引领带动机制,推动名师名校长与区域内骨干教师校长团队合作、共同发展,带动区域内教师校长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将承担教育帮扶任务作为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立实践点,通过驻校支教、线上联合教研、课题共研等方式,建立精准帮扶机制。将数字化融入名师名校长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名师名校长的数字化素养和能力培养,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名师名校长建立线上工作室,吸纳全国教师参加,开展远程备课、线上教研,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 ·

    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举行

    2024-05-15

    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5月14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会议并讲话。丁薛祥指出,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青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丁薛祥强调,要持续挖潜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住存量岗位,扩大增量规模,帮助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更大力度开拓市场化岗位,用足用好稳岗促就业政策,结合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扩内需举措开发更多岗位。稳定并加快政策性岗位招录,规模上能扩尽扩,时间上能早尽早,更好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组织实施好基层服务项目,开发更多乡村振兴、社会工作、为老服务、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基层就业岗位,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丁薛祥指出,要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指导帮扶工作。持续开展就业观念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健全就业实习和见习制度,帮助创业学生解决好缺资金、缺场地、缺经验等问题。兜牢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底线。依法依规严厉打击涉就业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优化培养供给体系,推动人才供需有效适配。丁薛祥要求,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政策支持,狠抓督促检查,做好宣传引导,确保完成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任务。    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部委直属在京高校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农业大学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高校毕业生代表在会上发言。
  • ·

    教育部部署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

    2024-05-14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决定在2024年5月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首个宣传教育月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师生和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素养,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知作出五项部署。一是全面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理念。推进立德树人工程、青少年读书行动、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行动、劳动习惯养成计划、科学教育促进计划,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全过程。二是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教师培训,帮助各科教师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在学科教学中注重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幼儿园关注和满足幼儿心理发展需要,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指导中小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指导中职学校、高等学校重视提升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关心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与干预。三是组织动员专业力量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科学普及。举办“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大讲堂”活动,邀请权威专家科普宣传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发挥学生心理健康专家组织和专家作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与识别、正确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遇到心理问题求助的渠道和机构等方面的科普宣传,广泛宣传“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四是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等平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咨询服务,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养育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尊重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倡导家长将培育健康人格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用充满爱的亲子关系为孩子描绘一生发展的底色。倡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用言传身教正面引导孩子。五是推进经验做法交流互鉴。深入挖掘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推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验做法。
  • ·

    教育部等十部门部署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

    2024-05-14

    教育部等十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办好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的通知》,部署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时间为5月12日至18日,主题为“一技在手,一生无忧”。教育部等十部门将分别在本系统内牵头组织开展若干项全国性活动。在教育系统,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将结合行业特点,精心设计打造行业领域内全国性活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合行业企业资源。在地方性活动方面,通知要求,各地要持续做好常规性活动,精心打造特色亮点活动,指导学校开展好活动。要因地制宜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职业技能展演、互动体验、社区服务、招生咨询等活动,确保活动周期间“天天有活动、处处有看点、人人有收获”,支持各地设立“职业教育活动月”。今年是职业教育活动周举办十周年。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突出活动周十周年,精心设计本地组织实施方案,着力打造一批贴近师生、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展、赛、会、演等系列品牌活动。教育部还将组织召开职业教育活动周十周年总结,组织开展“我与职业教育活动周”“我看职业教育活动周”“我办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征文。通知明确了五项宣传重点。一是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二是职业教育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及成果,三是职业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四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典型经验,五是技能成才的典型人物群像。
  • ·

    教育部财政部启动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特岗计划”招聘工作

    2024-05-14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落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就做好教师招聘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出部署。《通知》提出,要统筹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教师招聘,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幼儿园任教。各地要在省级或市级层面统一组织公开招聘工作,结合学段学位需求、学校规划布局调整、城乡地区差异、适龄人口变化等情况,科学设置招聘岗位,重点保障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科学、信息科技、艺术、劳动、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紧缺学科师资需求。强化职教教师配备,在中等职业学校招聘教师工作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适当降低或不设置学历要求。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综合考虑服役年限等因素对退役军人相应放宽年龄限制。《通知》要求,各地要规范招聘程序,营造公平竞争就业环境。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招聘信息,不得设置歧视性、指向性及不合理的限制性条件。规范资格审查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招聘公告明确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不得进行“简历筛选”。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把入职前准入查询工作作为必要环节。
Baidu
map